黄岛区急救中心拓展“急救技能训练营” 推动市民急救能力普及
作者:邱晨 来源:黄岛区急救中心 发布日期:2015/12/14 14:50:09浏览:146

  “喂!您怎么啦?醒醒!醒醒!”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1001、1002、1003、1004……”
  地上并排躺着的三人已经呼吸心跳停止,虽然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周围的人群却并不太慌张,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原来,发生在黄岛区急救中心大厅里的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是该中心每周例行进行的“急救技能训练营”培训操作课。
  “快速按压、用力按压,使胸廓充分回弹,减少中断按压时间,避免过度通气。”黄岛区急救中心的急救培训讲师梁爽,带领山东科技大学前来参加急救培训的同学们再一次复习心肺复苏术的五个要素。“心跳骤停发生时,在短时间内如果不能使心跳恢复,血液循环重新建立,轻者可造成脑损害,重者将导致不可逆的脑死亡,所以心跳骤停发生后的4分钟内迅速实施心肺复苏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加快推动全民健康教育和急救能力的标准化普及,增强群众的自救互救的意识和技能,进一步消除全区群众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各类健康威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2015年,黄岛区急救中心在以往市民培训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将“急救技能训练营”主动推广至社会公众视野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约为54.4万人,居全球之首。目前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15%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如此之低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首先,急救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要在黄金4分钟内到达发病现场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是做不到的;其次,心肺复苏术的普及和教育力度不够,而87%的心脏骤停发生地点在医院外,民众能够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代替其实施心肺复苏术的少之又少;再者,即便民众中有人了解心肺复苏术,其实施的按压质量是否到位也是决定心肺复苏术成功与否的关键。”黄岛区急救中心负责人说。“黄岛区急救中心不但担负着全区院前急救调度指挥工作,同时也肩负着市民健康教育和急救培训的使命,这一使命任重而道远,是建立在努力提高全区人民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基础之上,可将其比作一场长期战、持久战。”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使命,黄岛区急救中心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一是与驻区高等院校建立长效机制,比如已经与山东科技大学等多家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培训合作,将每月一期的“急救技能训练营”固定拓展为每周一期,力争在4年之内将急救技能普及驻区高校,培养出一批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的“社会救护员”;二是与西海岸交通音乐广播合作推出“急救直通车”节目,提供实时的急救资讯,增强与市民的积极互动,适时组织市民加入到“急救技能训练营”的培训中,扩大急救能力培训的受众人群;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机会,加大对“市民开放日”和“急救技能训练营”的宣传力度,普及各类急救知识,积极承接各个行业的急救培训活动,提供免费的便民培训服务;四是充分依托“防灾减灾日”和“世界急救日”、“应急宣传日”等特殊宣传日活动,主动将急救知识推向街头,为过往行人讲解自救互救技能,发放急救知识宣传材料8300余册,惠及广大市民。据悉,截止到目前,黄岛区急救中心全年累计培训26家单位约68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Copyright © 2014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市急救中心(http://www.qingdao120.org
站务信箱: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4000200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5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