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行了,怎么办啊?”
2020年10月22日22点13分,青岛市急救中心调度员张红蕾接到家住市北区一居民的求助电话,电话那端传来了家长紧张不安的声音,家中年仅2岁的孩子患有肺炎,此时呼吸不太顺畅,情况不容乐观。
值班的调度员张红蕾迅速调派救护车赶往现场,立即启用医疗优先调派系统(MPDS),她一边安慰家属情绪一边通过标准化问询得知孩子现在已经失去了意识,呼吸也停止了。作为经过专业培训的张红蕾,神经立马紧绷起来,立即开始指导家属为孩子做心肺复苏术。
张红蕾:“我已经派出急救医生了,请不要挂断电话,我将仔细告诉你接下来该怎么做。”
张红蕾指导家属为孩子开放气道并判断呼吸:“家属,您先冷静下来,现在把你的一只手放在他的额头上,另一只手放在他的脖子后面,小心地把他的头后仰一点。你能听到或感觉到她的呼吸吗?”
家长:“没有呼吸了、怎么办啊?”
张红蕾说道:“我来教你怎么做人工呼吸”但此时家属的情绪仍然有些激动,不断拍打孩子,呼喊孩子的名字,并没有听从指导。张红蕾心里非常着急,她不停地劝慰道:“家属,您先别着急,车辆过来还有一定时间,我们现在这个时间很宝贵,您一定认真听我说,按照我的做。”经过劝慰,家属渐渐开始冷静下来配合指导。
“现在捏住他的鼻子,用你的嘴完全盖住他的嘴,然后向肺里匀速吹两次气,每次大约1秒钟,每次吹气让她的胸部抬起!你感觉到有气体进出吗?胸廓有没有起伏?”
家属:“没有!”
胸廓没有起伏,也就意味着气体并没有经过气道吹进肺里,不是有效的人工呼吸。张红蕾担心是由于气道开放的不好,所以吹气不成功,于是她指导家属再次为孩子开放气道:“让她的头再后仰一点,捏住他的鼻子,用你的嘴完全盖住他的嘴,向肺里匀速吹两次气,每次大约1秒钟,每次吹气能看到她的胸部抬起!你感觉到有气体进出吗?”
这次吹气成功了,家属激动地说:“有气体进出!有气体进出!”
“太好了,通气成功了!”张红蕾心里暗自念道。她继续指导:“我现在教你怎么做胸外按压,一定要让她平躺在地板上,把你一只手的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上,也就是两个乳头连线的正中间,用那只手的手掌根部向下按压大约5cm,快速用力按压30次,每秒钟至少两次,2次按压之间要让她的胸部完全回弹,您听明白了吗?”
张红蕾:“家属您在做吗?”
家属:“在做,在做。”
“好的,按照我这个频率来按压,听着这个节奏1,2,3,4。循环按压30次,吹2次气。”
“坚持做,这样做对他会有帮助,急救医生到了请告诉我。”“对!您做的非常好!”经过张红蕾的不断安慰和鼓励,家属坚持为孩子做心肺复苏,直到急救医生赶到现场接手。经过现场医生的抢救,孩子现场恢复了意识与呼吸,现在医院进一步治疗中。
引起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甚多,如新生儿窒息、婴儿猝死综合征、喉痉挛、喉梗阻、气管异物、胃食管反流、严重肺炎及呼吸衰竭等。
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时,心肺复苏(CPR)是最常见并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给予基本生命支持。所以,心肺复苏这项技能并不只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各个家庭都需要熟知。因为心脏骤停后,时间就是生命!心跳呼吸骤停难以预料,小儿心肺复苏与成人心肺复苏也有差别,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给小儿操作心肺复苏呢?
首先,迅速将患儿摆放在地面或硬板上,成仰卧位。保证患儿身体平直、无扭曲,有外伤者在翻身和搬运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保护颈椎和脊柱,避免二次损伤。
轻拍患儿双肩并呼唤,对于婴儿可轻拍足底,判断是否有反应;如患儿无反应,则快速检查呼吸(有无胸廓起伏)及循环(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如没有自主呼吸或触摸无搏动,须大声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生护士救援的同时,尽快启动CPR急救。
一、胸外按压(C):新生儿/婴儿,双指按压法:两手指置于乳头连线下方按压胸骨。
1-8岁儿童,单手按压法: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半段,手掌根的长轴与胸骨的长轴一致。
8岁以上儿童,双手按压法:手掌根部重叠放在另一手背上,十指相扣。下面手的手指抬起来,手掌根部垂直按压胸骨下半部分。
注意:
1、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cm、儿童大约为5cm)。2、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每一次按压后让胸廓充分回弹以保障心脏血流的充盈。
二、开放气道(A)
将患儿衣领口解开,清除口鼻内异物后,用以下方法打开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畅。
仰头抬颏法:用一只手的小鱼际(手掌外侧缘)部位置于患儿前额,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将下颌骨上提,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和地面垂直。注意手指不要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三、人工呼吸(B)
频率:
12-20次/分(约3-5秒吹气一次);通常情况按压30次给2次人工呼吸。
注意:对患儿进行人工呼吸。一手捏住鼻孔两侧,另一手托起下巴,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患儿的口吹入,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患儿从鼻孔出气。依此反复进行,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
Copyright © 2014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市急救中心(http://www.qingdao120.org)
站务信箱: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40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