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病”“暖气病”要预防
来源:青岛市急救中心 发布日期:2023/12/20 17:54:57浏览:18


(一)“空调病”

“空调病”又被称为“空调综合征”,是指与空调有关或由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往往由于过冷的刺激,或长期处在密闭的空调环境中,微生物滋生、负氧离子缺乏,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如产生发热、咳嗽、喷嚏、鼻塞、流涕症;引起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出现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引发皮肤干燥、过敏性皮炎;导致面瘫、痛经;影响新陈代谢。

导致“空调病”的主要原因

1.空气不流通。为了保证空调效果,一般会紧闭门窗。长时间不开窗导致阳光被阻挡,无法充分发挥阳光中的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室内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

2.冷热刺激。室内外温差过大,频繁出入会造成人体的生物节律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毛孔、毛细血管遇冷收缩而导致流鼻涕、感冒;毛孔不能及时打开,出现中暑或喉咙痛、鼻塞等。

3.微生物滋生。空调内部的叶片和滤网,非常容易堆积灰尘、滋生细菌、霉菌、螨虫。这些细菌、霉菌、螨虫会主要攻击鼻腔、咽喉和皮肤,造成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诱发哮喘、鼻炎、皮炎等自身疾病。滤网超过3年不进行清洗,比马桶还要脏60倍;吹30分钟不洁空气,相当于在重度雾霾环境中行走16小时。

怎样预防“空调病”?

1.温度设置不宜过低。26度是普遍认可的人体最舒适的温度。

2.风向朝上更制冷。冷空气是向下走的,制冷时最好把空调风向朝上,让冷空气由上而下循环。这样不仅能够快速降温,还能避免冷风直吹导致的头疼、感冒等。

3.空调定期清洗。每年夏天使用家用空调之前一定要进行清洗,滤网等内部构件的清洁最好交给专业人士完成。中央空调则需定期进行检测,建议使用专业消毒剂清洗,杀灭空调内滋生的病菌和螨虫。

4.规范使用空调。先打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再开启空调,调至最大风量运行至少5分钟后关闭门窗。在空调关机后,要记得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长时间使用空调的情况下,应每隔2~3小时通风换气10~15分钟。

5.增加空气湿度:长期使用空调,会导致环境湿度大幅下降,最好使用加湿器或者在空调出风口放盆水。同时,也要注意多饮水,加速人体新陈代谢。

6.户外运动:在避免中暑的前提下多出门走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加负氧离子摄入;适当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7.饮食温热:可饮温水,喝姜茶来温中散寒、发汗解表;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饮食中适量加入食醋促进新陈代谢,抑制细菌。

(二)“暖气病”

“暖气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主要是指冬季供暖后,室内暖意融融,居民一般紧闭门窗保暖,空气干燥、不流通。在这样环境待久了,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和种种不适感。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挥发600—700毫升,经呼吸道挥发300—400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引发鼻咽干燥、流鼻血、干眼症、浑身无力、头晕恶心,出现烦躁不安、皮肤瘙痒等症状。心血管、泌尿系统等身体多个系统都会出现不适应状况。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长期在室内工作者为易患病人群。

  “三要” 远离“暖气病”

要讲卫生

供暖后,沉积在地面的病原体(如灰尘、细菌等)很容易随着温度的升高飘浮在空气中,让人鼻咽干燥、烦躁不安,引起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要清扫家中的卫生死角,特别是暖气片底部、缝隙以及衣柜后面、墙角等地方。

要控制两个“度”

室温保持在18℃至24℃之间最适宜,湿度50%至60%为宜。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最好早晚各开窗通风不少于半小时,但要注意避免对流风。除了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加湿外,建议在室内养些绿萝、吊兰、常春藤等绿色植物。这些植物有助于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还能吸附空气中有害气体。

    要多补水、多锻炼

养成规律饮水的习惯,每天需要饮用1.5—2升水,保证人体不缺水。多吃水果和蔬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冬季体育锻炼时,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空调病”“暖气病”要预防

(一)“空调病”

“空调病”又被称为“空调综合征”,是指与空调有关或由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往往由于过冷的刺激,或长期处在密闭的空调环境中,微生物滋生、负氧离子缺乏,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如产生发热、咳嗽、喷嚏、鼻塞、流涕症;引起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出现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引发皮肤干燥、过敏性皮炎;导致面瘫、痛经;影响新陈代谢。

导致“空调病”的主要原因

1.空气不流通。为了保证空调效果,一般会紧闭门窗。长时间不开窗导致阳光被阻挡,无法充分发挥阳光中的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室内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

2.冷热刺激。室内外温差过大,频繁出入会造成人体的生物节律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毛孔、毛细血管遇冷收缩而导致流鼻涕、感冒;毛孔不能及时打开,出现中暑或喉咙痛、鼻塞等。

3.微生物滋生。空调内部的叶片和滤网,非常容易堆积灰尘、滋生细菌、霉菌、螨虫。这些细菌、霉菌、螨虫会主要攻击鼻腔、咽喉和皮肤,造成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诱发哮喘、鼻炎、皮炎等自身疾病。滤网超过3年不进行清洗,比马桶还要脏60倍;吹30分钟不洁空气,相当于在重度雾霾环境中行走16小时。

怎样预防“空调病”?

1.温度设置不宜过低。26度是普遍认可的人体最舒适的温度。

2.风向朝上更制冷。冷空气是向下走的,制冷时最好把空调风向朝上,让冷空气由上而下循环。这样不仅能够快速降温,还能避免冷风直吹导致的头疼、感冒等。

3.空调定期清洗。每年夏天使用家用空调之前一定要进行清洗,滤网等内部构件的清洁最好交给专业人士完成。中央空调则需定期进行检测,建议使用专业消毒剂清洗,杀灭空调内滋生的病菌和螨虫。

4.规范使用空调。先打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再开启空调,调至最大风量运行至少5分钟后关闭门窗。在空调关机后,要记得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长时间使用空调的情况下,应每隔2~3小时通风换气10~15分钟。

5.增加空气湿度:长期使用空调,会导致环境湿度大幅下降,最好使用加湿器或者在空调出风口放盆水。同时,也要注意多饮水,加速人体新陈代谢。

6.户外运动:在避免中暑的前提下多出门走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加负氧离子摄入;适当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7.饮食温热:可饮温水,喝姜茶来温中散寒、发汗解表;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饮食中适量加入食醋促进新陈代谢,抑制细菌。

(二)“暖气病”

“暖气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主要是指冬季供暖后,室内暖意融融,居民一般紧闭门窗保暖,空气干燥、不流通。在这样环境待久了,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和种种不适感。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挥发600—700毫升,经呼吸道挥发300—400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引发鼻咽干燥、流鼻血、干眼症、浑身无力、头晕恶心,出现烦躁不安、皮肤瘙痒等症状。心血管、泌尿系统等身体多个系统都会出现不适应状况。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长期在室内工作者为易患病人群。

  “三要” 远离“暖气病”

要讲卫生

供暖后,沉积在地面的病原体(如灰尘、细菌等)很容易随着温度的升高飘浮在空气中,让人鼻咽干燥、烦躁不安,引起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要清扫家中的卫生死角,特别是暖气片底部、缝隙以及衣柜后面、墙角等地方。

要控制两个“度”

室温保持在18℃至24℃之间最适宜,湿度50%至60%为宜。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最好早晚各开窗通风不少于半小时,但要注意避免对流风。除了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加湿外,建议在室内养些绿萝、吊兰、常春藤等绿色植物。这些植物有助于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还能吸附空气中有害气体。

    要多补水、多锻炼

养成规律饮水的习惯,每天需要饮用1.5—2升水,保证人体不缺水。多吃水果和蔬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冬季体育锻炼时,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Copyright © 2014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市急救中心(http://www.qingdao120.org
站务信箱: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4000200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5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