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胰腺炎根据病变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以胰腺水肿为主,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重型以胰腺出血坏死为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又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根据临床病理表现不同,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下面介绍如何正确应对该疾病。
01治疗方法
急性胰腺炎治疗需要寻找并祛除病因、控制炎症。其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适用于急性胰腺炎全身反应期、水肿型及尚无感染的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1)禁食、胃肠减压:持续胃肠减压可防止呕吐、减轻腹胀、降低腹内压。胃液的减少还会使胰泌素分泌减少,进而减少胰液的分泌。
(2)补液、防治休克:通过静脉输液,以补充电解质并纠正酸碱平衡,防治低血压、维持循环稳定并改善微循环,对重症患者应进行重症监护、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0%。
(3)营养支持:禁食期主要靠肠外营养,待病情稳定,肠功能恢复后可早期给予肠内营养,酌情恢复饮食。
2.药物治疗。
(1)镇痛解痉: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给予解痉止痛药,常用的解痉药有山莨菪碱、阿托品等。
(2)抑制胰腺分泌: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可间接抑制胰腺分泌;多数认为生长抑素及胰蛋白酶抑制剂也有抑制胰腺分泌的作用。
(3)预防和治疗感染:目的是预防和防止肠道菌群移位所致的感染。一般给予能够渗透进胰腺组织的广谱抗菌药,如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等。
(4)抑制胰酶:可选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
(5)蛋白酶抑制剂:如加贝酯、乌司他丁等。
3.手术治疗。
出现急性腹膜炎不能排除其他急腹症时;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伴胆总管下端梗阻或胆道感染者;合并肠穿孔、大出血或胰腺假性囊肿,以上情况均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坏死组织清除加引流术、内镜下微创治疗以及开放手术等。
4.中医治疗。
呕吐基本控制后,经胃管注入中药,常用复方清胰汤加减:金银花、连翘、黄连、黄芩、厚朴、枳壳、木香、红花、生大黄(后下),呕吐不易控制者可用药物灌肠。
02日常护理
1.定期返院复查,遵医嘱治疗。
2.应严格执行低脂肪饮食。继发糖尿病患者,应进行糖尿病饮食,并监测血糖、尿糖。
3.再次出现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症状,要及时就医。
4.严格禁酒。
03预防措施
1.针对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及早给予促肠道动力药物,包括应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应用谷氨酰胺制剂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
2.积极治疗胰腺疾病,尽早解除病因。
3.严格禁酒。
4.进食荤食常是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诱因,应避免短时间大量进食荤食。
在饮食方面,对于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补液提供能量。重症急性胰腺炎在肠蠕动尚未恢复前,应先予以肠外营养,病情缓解后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恢复饮食应从少量、无脂、低蛋白饮食开始,逐渐增加进食量和蛋白质,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作者丨林小凤(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胆外科)
Copyright © 2014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市急救中心(http://www.qingdao120.org)
站务信箱: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40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