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一氧化碳中毒,共度平安春节
来源:青岛市急救中心 发布日期:2025/2/5 15:38:49浏览:34

fc1bbc89e2921ba86d155e7d09b6aadb.jpg


大家好!我是青岛市急救中心社会培训科的小培老师。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高发期,煤炉、燃气、炭火成为了家庭取暖神器,室内取暖时如果长时间关窗闭户,空气不流通,极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即我们常说的“煤气中毒”。

春节假期,广大市民在享受愉快假期,炭火取暖烹饪、围炉煮茶畅聊畅饮之际,一定警惕一氧化碳引发的安全隐患。今天,小培老师就带您一起学习如何预防和科学应对一氧化碳中毒。

e13f491d3ea65ced5209eb5a174ade39.jpg

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比空气轻的气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达到约0.05%时,只需几分钟的时间,人体就会出现轻度中毒表现,严重者会致昏迷并危及生命安全。

2a2228b4f9da259f4952b2399b424c70.jpg

生活中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来自家庭煤炉取暖和煤气泄漏。当室内通风不良时,家用煤炉、燃气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以及煤气泄漏等原因均可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当然,炼钢、烧窑、矿井放炮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果炉门关闭不严、管道泄漏或通风不良,也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气体,引起中毒。

e77e068bffc70bfd3714c119cab09c64.jpg

接下来,我为大家科普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患者自身健康状况有关。按照中毒程度可分为三级:

一、轻度中毒

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等,甚至有短暂的晕厥,若能及时脱离中毒现场,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可迅速好转。

二、中度中毒

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视物不清、运动失调、嗜睡、意识模糊,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如能及时抢救,积极氧疗,一般可恢复正常,无明显并发症和后遗症。

三、重度中毒

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以至呼吸衰竭,死亡率极高。抢救后存活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但要注意,部分患者在接受高压氧舱治疗后,可能会因症状暂时缓解而忽视后续治疗的重要性,这是极为危险的。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个看似恢复良好的“假愈合期”,但随后在一周至2个月内,可能会再次突发以痴呆、精神情感异常、肌张力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即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225138568cc0ecf5d6b6de477b6a4e0b.jpg

一、评估现场  

一旦怀疑患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施救者在接近前,应首先评估环境是否安全,如环境危险,应远离现场至安全区域,并迅速报警。注意不可在燃气泄漏现场打电话、开灯或使用打火机!

二、现场急救

(一)立即拨打120,准确报告事发地点、事件类型以及患者人数、中毒情况;
(二)做好个人防护,可戴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进入现场,开窗通风;
(三)将伤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解患者衣扣和腰带,注意保暖,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和刺激,以降低氧气消耗;
(四)清理患者口鼻分泌物或呕吐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昏迷不醒但有呼吸者,让患者保持侧卧,防止呕吐物窒息,有条件者可给予吸氧;等待急救车到达之前的时间内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脉搏、呼吸情况;如果患者出现昏迷或不省人事,检查无呼吸,应立即开展心肺复苏;尽快将患者安全送往就近具备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接受治疗。 

aa8d7656ff2a86bdbbea99d1ddd73cd5.jpg

一、注意通风

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时,煤炭要烧尽,不要闷盖。门窗要预留一定的缝隙,经常通风换气,避免一氧化碳聚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选好炉具

取暖用的煤炉要安装烟囱,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漏烟、倒烟。伸出窗外的烟囱应该加装防风帽,开口处应该低于房檐。

三、经常检查

定期检查炉具,维护和清扫烟囱、风斗,烟囱接口处用胶条封好,防止漏气。没有装烟囱的煤火炉不要放入室内。

四、远离卧室

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应远离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有毒物质,不要直接放在卧室。

五、谨慎选择

在低气压、相对湿度较大的雨雪冰雹天气等气象条件下,尽量不要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家中吃火锅时,最好不要使用煤炭火锅。

六、安装探测器

使用煤炭炉的单位或家庭,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以确保探测器正常运行。 
   
春节到,福气到!安全常识要知道!小培老师再次强调冬季取暖,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平安共度欢乐、团圆、祥和的春节!   
  

82b47cecdd59fdd9bd611593e157efef.jpg



 Copyright © 2014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市急救中心(http://www.qingdao120.org
站务信箱: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4000200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5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