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常用保健方法
来源:青岛市急救中心 发布日期:2025/4/15 10:26:37浏览:17

    为传播中医药独特的知识、技能、方法,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青岛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全市中医药领域的专家,编写了《青岛市居民中医药健康知识导读》。本书旨在让科学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更广泛地触达群众,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推动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同时也引导人们不断丰富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掌握科学的中医养生保健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全市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1.. 拔罐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 造成局部淤血现象的传统养生保健和治疗方法。民间素有“拔拔火罐,病好一半”的说法。拔罐具有逐寒祛湿、除瘀祛滞、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等作用。拔罐器具有火罐、水罐、抽气罐等。抽气罐也称为真空拔罐器,其利用机械抽气原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将罐体吸附在选定的部位,使皮下及浅层肌肉充血,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家庭拔罐可选用抽气罐,更为安全简便。操作时先将抽气罐紧扣在应拔部位,用抽气筒将罐内空气抽出,使抽气罐产生负压吸于皮肤上,可根据皮肤耐受度调节罐内负压,控制吸力。拔罐部位可根据健康需求灵活选择,如日常保健、调理脾胃可选择足三里穴,改善过敏体质可选择神阙穴,调理妇科疾病可选择三阴交穴,缓解颈肩疼痛可选择具体疼痛点。

2. 艾灸  艾灸,又称灸疗或灸法,是指点燃用艾叶为原料制成的艾条、艾炷等来温灼或熏熨体表穴位,以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方法。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正祛邪等作用。艾灸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艾条灸、隔物灸、艾炷灸、药卷灸、温针灸、灯火灸等。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可使用艾条灸和隔物灸,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艾条灸:(1)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所取穴位,距离穴位2~3 厘米进行熏熨,保持固定距离,以局部皮肤透热为度,多用于慢性病调治及保健。(2)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所取穴位,手持艾条如麻雀啄米状般上下移动,使艾条与皮肤的距离远近不一,以局部皮肤透热为度,多用于急性病或顽疾。(3)回旋灸:点燃艾条,对准所取穴位,与皮肤保持相对固定距离,环转平行移动,以局部皮肤透热为度,适用于风湿痛、神经麻痹等。(4)隔物灸:又称间隔灸、间接灸,是用某种物品将艾炷与施灸部位皮肤隔开施灸的方法。所隔物品常用生姜、大蒜、盐、附子片等。日常生活中可采用艾灸法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如艾灸足三里穴可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中老年人还可常灸足三里穴以预防中风;艾灸关元穴可引气下行、温肾回阳,缓解虚劳冷惫、消瘦乏力、少腹疼痛、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失眠、精 力减退等症状;艾灸中脘穴可温中理气、健脾和胃,缓解腹胀、腹泻、腹痛、吞酸、呕吐、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艾灸内关穴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调节心律失常、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艾灸委中穴可缓解腿部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有较好的保健调理作用。

来源:中医药处、宣传处


 Copyright © 2014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市急救中心(http://www.qingdao120.org
站务信箱: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4000200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5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