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踩踏事件
作者:社会培训科 高玉欣 来源:青岛市急救中心 发布日期:2024/7/3 10:48:34浏览:214


中新网7月3日电,综合印度媒体报道,当地时间7月2日下午,印度北方帮宗教活动上发生踩踏事件,已造成至少116人死亡。116名遇难者中大部分是妇女儿童,非常令人痛心,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踩踏事件的发生原因,如何预防踩踏事件,以及现场救援等。

踩踏事件指大量人流在拥挤空间活动时,由于某种因素发生秩序混乱,导致人群互相推挤踩踏,造成伤亡的事件。学校、车站、影剧院、运动场馆、节日集会场所等人群集中的地方是踩踏事件的高发地点。

一、踩踏事件的原因

拥挤是发生踩踏的最主要原因,如突发意外情况,缺乏疏导管理,秩序极度混乱,人群惊恐慌张,失去控制,一旦有人摔倒,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发生连锁效应,导致严重踩踏事件发生。死亡者大多数为儿童、妇女及老年人。

二、踩踏伤的特点

踩踏伤是在踩踏事件发生时造成的人员伤害,主要致伤因素有挤压、碾挫、撞击及烧伤等。伤情与受到踩踏的部位、力度等有关。很多患者表面并无伤口,但伤情却比较严重,会发生头颈、胸、腹、脊柱等多脏器损伤,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窒息等严重情况。踩踏伤的致残率、致死率均很高。

三、现场救援原则

(一)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二)保持镇静,立即拨打110、120急救电话,报告事发地点、伤员数量、伤情程度等。

(三)检查患者意识、呼吸,控制明显的大出血;对意识不清仍有呼吸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无呼吸者首先开放气道;对无意识无呼吸者,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四)对伤口进行初步止血、包扎,胸腹部如有开放性伤口,可用干净敷料覆盖、保护创面;针对骨折进行临时固定,尽快送医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伤员有可能多处或反复遭受严重踩踏、挤压,导致伤情复杂。

四、预防与避险

(一)提高公众安全避险意识,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在空间有限,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应留意安全出口和紧急通道;遇到突发情况时保持镇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恐慌气氛。

(二)发现人群有情绪激动、骚动等混乱先兆时,应设法尽快离开拥堵区域,如果带着孩子,尽快抱起孩子。

(三)发现拥挤的人群向自己涌来时,尽量躲到一旁,等人群过后再离开。

(四)如已经被人流裹挟应注意:保持镇静,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稳定重心,顺人流方向行进,不能逆行。不要捡拾掉落的物品,如手机、钱包,鞋子等。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发现前面有人摔倒,立即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被人群拥着前行时,要用力撑开手臂放在胸前,可用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手腕,背向前弯,形成稳定的三角空间,低姿前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若不慎摔倒或被绊倒,应双手十指交叉互扣护住后脑和后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同时双膝尽量前屈,使身体蜷缩呈球状,侧卧在地。如果无法侧卧,要尽量俯卧位,双手抱头,双肘尽量支撑身体,以保护头颈、胸腹等重要部位

 


    

 

 


 Copyright © 2014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市急救中心(http://www.qingdao120.org
站务信箱: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4000200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0555号